生物可降解塑料:何時能攔住網購狂歡后的環境“買單”
我國可降解塑料產業已經歷了多次技術革新,從光降解塑料到淀粉添加型降解塑料再到可全降解的生物可降解塑料。
數據顯示,過去5年我國生物可降解塑料消費量平均年增速在20%左右,2019年,我國生物降解塑料消費量約26萬噸。
“雙11”已過,“雙12”即將到來,在“買買買”以及海量快遞包裹的背后,是塑料包裝廢棄物的持續增加,給生態環境保護帶來巨大壓力。隨著各地“禁塑令”“限塑令”的實施,在快遞和日常生活中推廣使用可降解材料,特別是生物可降解塑料,不失為減少環境污染的一個有效途徑。
何為生物可降解塑料?推廣和普及生物可降解塑料還面臨哪些挑戰?科技日報記者就這些問題對相關專家進行了采訪。
并非僅“生物”造但要靠微生物降解
生物可降解塑料又稱生物降解塑料、生物分解塑料,可在自然界中,或在堆肥、厭氧或水性培養液等特定條件下,依靠細菌、霉菌和藻類等微生物的作用,最終被完全降解成二氧化碳、甲烷、水等。
生物可降解塑料,“生物”二字是指需要用微生物來降解,并不意味著必須用生物材料來生產。同濟大學生態文明與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教授解釋說,生物可降解塑料可以用石油來生產,也可以用生物基材料來生產。比如聚乳酸(PLA)是目前全球范圍內產業化最成熟、產量最大、應用最廣泛的生物可降解塑料。PLA是以乳酸為主要原料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可以用淀粉生產,也可以用石油生產。
“根據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來源,可將其分為生物基生物降解塑料、石化基生物降解塑料兩類?!敝袊芰霞庸すI協會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刁曉倩說,石化基生物降解塑料是指以化學合成的方法,將石化產品聚合制成的可生物降解的塑料,比如聚對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二氧化碳共聚物(PPC)。
生物基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來源非常廣泛。根據來源,主要可分為四類:第一類為天然材料直接加工得到的塑料,天然材料來源有植物和動物兩類,植物來源包括纖維素、木質素等,動物來源包括明膠、甲殼素、殼聚糖等;第二類為微生物發酵和化學合成共同參與得到的聚合物;第三類為由微生物直接合成的聚合物;第四類為以上這些材料共混加工得到的,或這些材料和其他化學合成的生物降解塑料共混加工得到的。
可降解塑料產業經歷多次技術革新
在???、三亞等地,記者發現,無論是去商超購物還是喝奶茶、咖啡等,使用的購物袋、吸管等都由生物可降解塑料制成。2020年12月1日起,海南已正式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使用。
不過,當消費者拿到可降解塑料制品時,可能想不到,可降解塑料產業已經歷了多次技術革新、多次試錯和糾偏。
“光降解塑料”是我國生物降解塑料行業的發端。20世紀70年代早期,塑料薄膜技術進入我國,應用在農業領域,提高了作物單產。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塑料薄膜累積在土壤中,帶來了“白色污染”等問題。
基于此,光降解塑料應運而生。光降解塑料烯烴聚合物被光照射后可從大分子變為小分子鏈段,但這僅僅是“崩解”而已,不能從根本上將聚合物降解成對環境無害的物質。崩解產生的小碎片依然殘留在土壤中,無法回收,更影響植物根系的生長,甚至可能會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危害人體健康。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