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云物理梯度觀測試驗場正式運行
記者10日從青海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獲悉,通過兩個多月的試運行,由青海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聯合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共同建立的祁連山云物理梯度觀測試驗場正式運行。
祁連山是中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黃河流域和河西內陸河流域重要水源產流地,此間地貌涵蓋冰川、寒漠、凍土、草甸、森林、草原、農田、水域、荒漠等九大類型在內的復合生態系統,海拔介于2800至5827米,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韓春壇介紹,祁連山云物理梯度觀測試驗場位于祁連山南麓的青海省海北州祁連縣扎麻什鄉葫蘆溝流域,流域面積23.1平方公里。主要依托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黑河上游生態-水文試驗研究站(簡稱“中科院祁連站”)開展觀測系統建設,該站也是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冰凍圈監測網的基準站,主要研究寒區流域生態、水文過程機理及其對全球變化的響應,分析氣候變化、冰凍圈和人類活動對區域生態、水資源和經濟發展的影響,探討高寒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集成示范模式,為變化環境背景下祁連山國家公園和河西走廊經濟帶建設服務。目前,已建成葫蘆溝流域寒區水文觀測平臺、八一冰川冰面氣象-通量觀測平臺和祁連山高寒山區降水觀測平臺,綜合集成冰川、凍土、寒漠、森林、灌叢、高寒草甸、沼澤化濕地、地下水等寒區水文觀測系統,是中國國內寒區水文觀測要素最齊全的小流域。
“祁連山云物理梯度觀測試驗場在垂直海拔3000至4200米高度區間,共布設5套梯度觀測系統,主要配備高頻三維超聲風儀、大氣溫濕度、氣壓及雨量觀測,能夠有效監測流域內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實時高頻三維風場和溫濕度及雨量變化,同時協同葫蘆溝流域寒區水文觀測平臺,可進一步精細化監測山區小流域尺度上大氣風場及熱力場變化特征,可為探討祁連山復雜地形條件下地形云發展熱力過程、提高地面人工增雨作業效率等人影關鍵技術研究提供觀測數據支撐,進一步提高祁連山區人工影響天氣觀測試驗水平,提升人影科技支撐能力?!鼻嗪J∪斯び绊懱鞖廪k公室高級工程師韓輝邦說。
韓輝邦表示,針對祁連山區特殊高寒環境,試驗場集成數據實時傳輸技術,實現了觀測數據由試驗場至數據中心的直接傳輸。同時,該試驗場與中科院祁連站實現觀測數據共享。在今后的工作中,建設雙方將以云物理梯度觀測試驗場建設為契機,進一步促進氣象和冰凍圈水文、寒區生態等多專業領域交叉融合,力爭在高寒山區人工影響天氣生態效益評估、流域生態水文過程機理、山區徑流預估和水源地保護等領域做出新突破。(記者 孫睿)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