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用水涵養生態,不向黃河排放一滴污水
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用水技術,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煤化工園區建成了國內首套3000立方米每小時化工廢水及礦井水處理裝置,成為全國首個廢水“近零排放”大型綜合工業園區。
綿延5464公里,流經9省區,干支流覆蓋國土面積約130萬平方公里的黃河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動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但黃河流域生態脆弱問題突出,最大的矛盾是水資源短缺。如何化解矛盾,解決問題?10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加強全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實地采訪了黃河流域的河南、寧夏等地節約用水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情況。
水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兩手抓
素有“塞上江南”之稱的寧夏,其實是干旱缺水地區。
寧夏深處西北內陸,西、北、東分別被騰格里、烏蘭布和、毛烏素三大沙漠包圍,當地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2。正是因為黃河過境,得“母親河”之便的寧夏北部形成了“引黃灌溉區”,土地面積占寧夏的1/4,耕地面積卻占寧夏的1/2,并生產了寧夏3/4的糧食。
除了大自然的饋贈,技術強化與改革驅動讓這里走上了獨具特色的農業節水支持工業發展,工業發展反哺農業振興的發展之路。
寧夏水利廳節約用水與城鄉供水處處長王正良提供的一組數據,讓記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寧夏節水的成效。通過因地制宜推廣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引黃灌溉區”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以平均每年超1個百分點的速度提升,由2010年的0.43提升到2021年的0.55,逐步逼近0.62這個全國標準系數?!斑@對一個干旱半干旱地區來說殊為不易?!蓖跽颊f。
依靠農業節水技術,富余的水通過水權轉換以高價轉售給工業,農民得到了經濟收益,工業換來“源頭活水”,地區GDP產值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工業用水的循環重復利用也將稀缺、高價買來的水利用到極致——實現污水、廢水近零排放。
“為了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我們切實做好水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決不向黃河排放一滴廢水?!痹趯幭膶帠|工業基地,寧夏京能寧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京能寧東)負責人信心滿滿。
當前京能寧東生產用水基本采用城市中水,88%的火電機組采用空冷技術,廠區內2座聳立的高塔上看不到一縷水蒸氣的升騰,高潔凈度的冷卻水被密封在管網中持續循環利用。
記者了解到,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用水技術,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煤化工園區建成了國內首套3000立方米每小時化工廢水及礦井水處理裝置,成為全國首個廢水“近零排放”大型綜合工業園區。
將污水變廢為寶、用到極致
與寧夏北部引黃灌溉不同,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東部的鹽池縣,境內除揚黃水外沒有其他外來地表水源,依靠降雨入滲形成的地下水資源量有限,且絕大部分不符合人飲衛生標準,水資源異常貧乏。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