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診斷污染頑疾 “土壤醫生”開出綠色藥方
快速診斷污染頑疾 “土壤醫生”開出綠色藥方
相對于化學法和物理法修復污染土壤的弊端,利用生物或生態的方法修復污染土壤具有成本低、安全可控的優勢。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會將土壤中的污染物吸取到體內,達到土壤凈化的目的,就像森林吸收水分、陽光、二氧化碳一樣,基本不需要消耗能源,且能達到凈化環境的目的。
胡獻剛
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人生病了,可以去看醫生。那么,土壤生病了怎么辦?隨著城市工業飛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峻。其中,大氣和水污染早已引起人們的警覺。而土壤污染由于過于隱匿,往往需要通過儀器設備采樣檢測才能被診斷出來。
由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啟星教授帶隊研究的“典型區土壤污染診斷及修復植物的響應機制”項目就好比一位土壤醫生,實現了對土壤中典型污染物(重金屬、多環芳烴和抗生素等)的快速與多維度精準診斷,開創了花卉植物修復污染土壤的新領域。近日,該科技成果獲得了2020年度天津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特等獎。
可簡短、快速檢測出土壤中抗生素
該項目自2004年開展研究以來,在我國多地進行試點實驗、數據分析,最終系統闡明了我國典型工業化城市土壤重金屬和無公害蔬菜基地抗生素污染時空分布的特征與發生機制。其中,重金屬土壤污染主要出現在我國典型的工業化城市,而抗生素土壤污染主要出現在無公害蔬菜基地。
10年前,周啟星在實地調研基礎上就察覺并率先準確預測了抗生素濫用導致的土壤污染問題?!翱紤]到我國幅員遼闊、無公害蔬菜基地眾多,迫切需要快速診斷土壤中抗生素的方法,以保障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毖芯繄F隊學術骨干、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胡獻剛教授介紹說,“確如我的導師周啟星老師的預判,近年來,土壤抗生素污染已嚴重威脅我國的生態安全,并對人體健康造成重大隱患?!北M管抗生素的環境暴露已逐漸引起國內外普遍關注,但作為菜籃子的無公害蔬菜基地中抗生素的殘留情況及污染診斷,未引起人們重視,也未見系統的研究,形成了環境風險“掃雷”的盲點。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