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學術大會閉幕 聚焦“碳循環”
為期2天的第四屆中國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學術大會18日在位于青島的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落下帷幕。來自海內外高校、科研單位等3300余名專家、學者圍繞“海上絲綢之路與地球系統科學”這一主題,進行了“地球科學與碳循環”院士高端論壇,通過主題報告、交流研討、互動提問的方式展開研討。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國雄表示,碳循環和全球變暖是緊密相連的,地球系統科學要針對全球變化中突出的全球變暖主題,為社會服務實現雙碳目標,最終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永飛從科學和政治兩個方面展開討論。他表示,地表的含碳物質通過板塊運動進入不同的深度,部分返回到地表轉化成不同的形式,對環境氣候產生不同影響。我國排放總量與龐大的人口數量的問題,也是在發展中值得思考的問題。他強調,雙碳目標不僅僅針對是碳的排放,更是對環境污染治理和經濟綠色發展的探索。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小曳看來,碳中和的科學研究主要有三方面工作,首先是替代,通過新能源的替代,以及碳埋存、碳捕獲后的利用與轉化,實現雙碳目標;其次是影響,探究碳循環對天氣、環境的影響;最后是評估,通過上下互動的評估,檢驗碳中和行動的有效性。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呂永龍針對人為碳排放及其生態效應展開討論,分析了經濟增長和二氧化碳排放、經濟增長與環境變量之間的耦合或脫鉤關系、能源有關的二氧化碳排放變化的驅動因素等,并介紹了中國采取的措施。他指出,人類應把人為的碳排放與自然的碳循環整合起來,以組合性的政策和技術來應對碳減排的挑戰,從而最終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據悉,中國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學術大會自2014年起,由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聯合會中國委員會(簡稱“CNC-IUGG”)每兩年舉辦一次,旨在發展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地球系統科學國際學術交流會議。該大會注重學科交叉發展,為中國地球科學工作者提供一個與國際相關領域頂尖科研人員進行溝通、交流與合作的平臺。(記者 胡耀杰)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