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手段“澆灌”鹽堿地上新希望
用科技手段“澆灌”鹽堿地上新希望
科技人員開展了不同類型鹽堿地治理利用以及生態治理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示范應用工作,初步形成了一批適用技術,如耐鹽堿植物種植改土技術、微生物土壤調理制劑控鹽技術、生態排鹽技術、生態型的土壤改良調理技術等。
人口在增長,城市在擴張,氣候在變化,我們迫切需要健康的土壤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提供支撐。
“防止土壤鹽漬化,提高土壤生產力”是今年第八個世界土壤日的主題,也是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科研工作者進行土壤資源治理的圭臬。
12月27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以下簡稱南京土壤所)研究員楊勁松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經過幾代土壤學家的共同努力,我國目前已形成一批較為成熟的鹽漬障礙土壤治理與防控關鍵技術。但我國鹽堿地治理,仍然面臨治理難度較大、一些科研問題有待深入研究等挑戰。
“希望今后能進一步加強鹽漬土精準控鹽和安全用水理論與技術、土壤鹽漬障礙的綠色消減與健康保育、鹽漬農田養分庫容擴增與增碳減排等研究,為國家農業升級、糧食安全、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發揮重要作用?!敝袊こ淘涸菏?、中國土壤學會理事長張佳寶表示。
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
土壤鹽漬化,是由于受不同程度的鹽、堿物質影響,導致土壤板結、透水性差、鹽堿不易下滲排除的一種土壤“疾病”。
張佳寶告訴記者,我國鹽漬土面積巨大、種類繁多,鹽漬化問題突出,已經對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分布有不同類型鹽漬土,我國鹽漬土約占世界鹽漬土總面積的十分之一。鹽漬土在我國南北方都有分布,以北方和濱海地區為主?!迸c土壤打了半輩子交道的楊勁松,對我國鹽漬土的“家底”爛熟于胸。
編輯:admin